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正文

为什么说张爱玲是个读书,却不买书的女作家呢?_张爱玲的书看不下去

更新时间:2025-02-19 21:33 阅读量:184

为什么说张爱玲是个读书却不买书的女作家呢

我所耳闻目见的电视里的那些民国女人,总是穿着精致繁碎纹案的旗袍,做张做致的姿态,手里有丝绢,散着华丽又寂寥的气息。张爱玲笔下的民国女人就是浸染了这种浓浓的气质—那种用力隐藏在礼数背后的小奸小坏,眼角眉梢都透出酸涩的味道。《金锁记》里,七巧用自己的礼教枷锁砸死了她的儿媳芝寿,也砸残了她的儿女长安长白。

《倾城之恋》里白流苏被家里的金丝线勒的窒息,逃出来的她成为范太太,又拽着金丝线开始了一场新的轮回。《连环套》里霓喜美丽虚荣的跟着不同的男人大起大落。《沉香屑》中袅袅燃起的是的葛薇龙心酸曲折的玩偶青春。《心经》里小寒爱上了自己的父亲,父亲却同居了与她相似的同学。而振保们一生都避不过他们红玫瑰与白玫瑰。甚至张爱玲自己,也陷在胡兰成编织的华丽又凄凉的梦里——她的有情人处处有情。

情感于爱玲真如同一块琉璃,因为脆弱,索性将它们摔碎。故事总在一个转身的时候戛然而止,宛如暗夜里的玫瑰,宛如荒园中的铁锁。我无法身临其境的知晓,只是看到仿佛一个梦魇,试图用黑色的力量奋力的将某些人挽留在一个时代,造成一种无声的吞没。这种吞没里有挣扎的痕迹,也正是挣扎,而格外刺目残忍。最后,故事结束了,你会看到无数的七巧,白流苏,霓喜在日常里悄然化为漫天飞舞的灰烬,又在某个场景中,款款而来。

张爱玲虽然嗜书如命,但她的阅读面并不是很广。熟悉张爱玲的人应该都知道,她最爱看的书就是《红楼梦》,爱到哪种程度呢?张爱玲五岁开始读红楼,到晚年的时候,干脆一门心思地扑在上面,阅读各种版本和相关论著,终成《红楼梦魇》一书。张爱玲还喜欢读张恨水的作品,她觉得张恨水的书不高不低,高如《红楼梦》《海上花列传》,看了不敢写;低如杰克、徐_,看了使人反感。

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,张爱玲选书全凭兴趣,喜欢的书视若珍宝,看几十遍都不觉得厌,不喜欢则弃如敝履。至于外国文学,张爱玲偏爱毛姆,她早年的一些作品风格就颇有毛姆的神韵。但她从来没在自己的文章中提过毛姆,直到著名文学翻译家周瘦鹃在审读《沉香屑第二炉香》的时候,觉得它的风格很像毛姆,求证张爱玲时,她才表示“心悦神服”。

早在上海时,张爱玲就喜欢读上海小报,并且在小报上发表过不少作品。例如,中篇小说《郁金香》,小品文《天地人》等。这种阅读,大概主要是一种消遣。这种“消遣性阅读”,后来张爱玲一直保持下来。晚年,特别喜欢读“名人传记和侦探小说”,并且还常常推荐给别人。张爱玲在1970年10月31日写给庄信正的信中,就说:“在图书馆借过一本讲甘地车祸的书,像侦探小说,又可靠,也许你没看过,订了本寄给你。

”最有趣的是,类似这样的书,在别人也许感觉很无聊,张爱玲却读得津津有味。张爱玲后来还曾经向庄信正推荐过一本叫做《TeddyBared》(《泰迪熊》)的书,庄信正说:“我去买了本,薄薄一册,封面花哨惹眼;但看不下去,丢掉了。”喜欢读书的张爱玲,却不喜欢买书。她说:“我这人只有一点和所有女人不同,就是不喜欢买书。”她认为,买书,是人生的一种累赘。不仅不喜欢买书,她还“卖书”。

同赖雅结婚后,看到赖雅挤满屋子的书,她竟然给他全部卖掉了。1958年9月2日,她在给邝文美的信中说:“趁这机会(搬家)卖掉Ferd(赖雅)堆在栈里的几千本书(大部分是有关美国的书),至少够来回旅费。我这样反对藏书的人,这也真是人生的讽刺。”这就是张爱玲,一个读书也“特别”的人;一个读书却不买书的才女作家。